top of page
Prof Natalie Chan

為城市求平安

已更新:5月23日

陳敏斯教授

城市轉化學院創辦人及院長


信上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對所有被擄的,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去的人如此說:你們要建造房屋,住在其中;要開墾田園,吃園中所出產的;要娶妻生兒養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你們要在那裏生養眾多,不可減少。我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向耶和華祈求,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耶利米書 29:4-7)   


在聯合國最新的全球幸福報告1中,香港的排名持續下降至86位,年青人(30歲或以下) 的排名更糟,名列97位,在伊朗、伊拉克和剛果之下。過去幾年世界起了很大的變化,隨着地緣政治的矛盾增加,香港也由擁有獨特地利中,失去了很多優勢。從前在運輸、金融和國際城市的領導地位也大大失色。面對樓市下滑、移民潮的影響、本地市民北上消費,不少食肆、零售商店雖然熬過疫情,但卻受目前疲弱的經濟所困,紛紛結業。唯一不變的是恒生指數,仍處於1997年的水平2。 


穩定與繁榮的經濟對很多香港人來說是幸福感的基礎,甚至是我們的身份認同( Identity )。就如耶利米書29章提到的以色列人,雖然我們沒有被擄,但環境改變之大,實在令很多人有同感。經文提到以色列人並非為巴比倫所擄,而是上帝的作為。今天的香港,經歷這樣大的變化,表面上好像是世界不同的政治、經濟力量所造成的,但我們卻忽略這也是上帝的作為。我們需要檢視的,反而是我們面對城市的心態,和上帝的心意。


跟城市的三種關係  


當時巴比倫將以色列人擄走,目的是要「同化」他們,進入當地的文化和系統。在兩、三代之後,以色列人便失去民族的獨特性和信仰,如果以色列人願意配合,相信生活也可以過得不錯。另一方面,假先知卻對以色列人說,不到兩年耶和華便會拯救他們,將他們帶返耶路撒冷。所以他們不需要跟這個城市有任何交往,只要着眼於自己的群體和民族的福祉,自求多福。但耶和華透過耶利米,清清楚楚地告訴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是祂的心意,他們要留下來,切實投入當地的經濟(建造房屋、開墾田園)和生活(娶妻嫁人,生兒養女)。並為那城求平安、祝福他們。這對以色列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巴比倫人是世仇,是不敬畏耶和華的外邦人。


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的意念非常清楚,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的意念,是要叫他們末後有指望。我們身處香港,不時也受形勢所困,忘記上帝對我們的意念,失去指望,特別是當大部份的人都不願置業(建造房屋,住在其中),有感大勢已去,工作都是沒出息沒前途,早些移民退休吧(開墾田園,吃園中所出產的)。更沒有人願意生兒育女(娶妻嫁人、生意養女),現在香港最多的家庭,已由沒有子女的,取代只有一位子女的3


City of God vs City of Man


聖奧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書,提到人類的歷史就是兩城的爭戰。上帝之城 (City of God) 的居民放棄了塵世的享樂,將自己奉獻給上帝的永恆真理,這些真理充份地顯示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人的城市 (City of Man) 則由那些沉醉在當前、過去世界的憂慮和快樂中的人所組成。這場形而上的戰爭不受時間限制,只受地球上的地理限制。上帝透過神聖的干預(Providence) ,令那些與「上帝之城」結盟的力量,跟那些與「人類城市」結盟的力量爭戰,並取得最終的勝利4。人類的歷史在神聖的干預下,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不斷爭戰,也是天主教正統教義的一部份5。信徒群體正正就是要在人類城市中建立上帝之城,就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到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你們的光也要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把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4, 16)


所以我們今天要問的反而是:「我們除了是中國香港的居民,也是上帝之城的居民嗎?」我們的盼望、喜樂、動力和意義就只限於眼前的形勢和所見所聞嗎?社會學家Rodney Stark在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一書中研究早期教會及基督教的崛起。他發現主要原因包括在兩次疫症(公元165 年和251 年)的肆虐,每一次疫症都導致羅馬帝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在此期間,其他人都逃離城市,摒棄親人不顧,基督徒卻逗留在城市,服侍和照顧病人。疫症令許多非基督徒失去人際關係,加入信徒羣體,建立新的人際關係變得必要且容易。他認為基督教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證明了那些加入的人擁有更豐盛、更有保障、更幸福的生活,甚至可能更長的壽命6


總括來說,早期的基督徒視他們在「上帝之城」的居民身份,遠遠在「人的城市」之上。在新約中, 屬神的人被認定為「分散、寄居」(彼前1:1,17)「客旅、寄居的」(彼前2:11)。我們是天上的國民(腓3:20)。「在這裏,我們本沒有永存的城,而是在尋求那將要來的城。」(來13:14)「人的城市」並非我們的家,上帝的子民只是為了福音而自願流亡(來13:11-16)


在我們成為中國香港居民之先,切不可忘記更重要和真實的天上國民身份。我們跟香港的關係,再不是如何在她身上獲得好處,不斷向她索取,而是如何服侍這個城市,令更多人得到真正的平安,認識真理,像我們一樣,擁有永恆的盼望和天上的國民身份。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不問回報的給予,像早期基督徒的犧牲,對永恆的盼望,充份活出其天上國民的身份,同時他們也成為地上國家的最佳公民。


今時今日上帝將你放在這個城市,有什麼心意?


著名城市學者/實踐者林西肯(Robert Linthicum)在其《轉化力量》(Transforming Power7 一書中提到「城市轉化」就是將城市轉移(trans)到一個新的現實(form),以反映出與日俱增的平安。平安 (Shalom)一詞在聖經裏的含義非常豐富,當中包括各種理想的關係(與神、與人及環境)和生活模式,滲透著整全、福祉及和諧的元素,遠超聯合國在幸福上的定義8。平安只有上帝可賜予,所以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城市代求,絕不能獨善其身、自求多福。因為我們的城市得平安,我們也隨着得平安。(耶29 :7)


每個跟隨主的人都必須思考求問,今時今日上帝將你放在這個城市,有什麼心意? 我們可以如何為城市求平安? 那個地方需要福音的介入?  如何活出我們天上國民的身份? 縱使我們的城市風光不在,我們的基本姿態乃是給予而非索取,基督對我們的愛也並非基於我們可愛。「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8) 早期的基督徒在疫情肆虐的時候,突顯了他們天上國民的身份,讓世人看到基督的樣式、美善和盼望,帶來震撼的轉化。此刻在這個黑暗無望的城市,我們對上帝之城的仰望並非離地,反而讓我們更切實投入地上的經濟、系統和生活,以致我們的影響不致減少,城市也藉着我們的代求而得平安。    



--------------------------------------------------------

  1. 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 is a partnership of Gallup, the Oxford 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and the WHR’s Editorial Board. The report is produced under the editorial control of the WHR Editorial Board. From 2024, 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 is a publication of the 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UK.

  2. 恒生指數在4月16日收市的水平為16248.97

  3. The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Family Planning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in Hong Kong Survey 2022.

  4. St Augustine of Hippo. City of God. (Penguin Classics; Reprint edition, 2004)

  5.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s Gaudium et Spes document (10,13,45)

  6. Stark, Rodney.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How the Obscure, Marginal Jesus Movement Became the Dominant Religious Force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a Few Centuries. (HarperSanFrancisco: May, 1997.

  7. Robert Linthicum, Transforming Power: Biblical Strategy for Making a Difference in Your Community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3).

  8. 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24. P. 14

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