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r Otto Lui

為城市帶來轉化的領導

已更新:4月24日

作者: 呂慶雄

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

伯特利神學院兼任講師


領袖帶來改變。甚麼樣的領袖,便帶來甚麼樣的改變? 城市教會,可以是座落在城市的教會而與這城市無關。若要對城市產生影響力,不論是直接以福音改變人心,或是透過集體行為改變城市的文化與屬靈氣質,都需要能帶來改變的領袖。 改變的另一個用詞是「轉化」,能帶來轉化的領導模式,就 是轉化型領導。 


領導學是研究人行為的學問,這個人因著身分、角色或使命,站在較眾人更有影響力的位置,因而被稱為領袖或帶領者。又由於他/她擁有特別的資源,如學識、能力、品格魅力、物質或人際網絡,他/她可以帶領跟隨者達到特定目的, 因而稱為有效能的領袖(effective leader)。有效能的領袖若套用到城市教會,就是那些能為城市帶來轉化的教會或信徒領袖。為城市帶來轉化的教會領袖,首要卻不是以城市轉化為目標,而是著重個人內在生命轉化,從而帶來社群及城 市,甚至文化上的轉化。 


轉化型領袖 


轉化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按貝斯(Bernard M. Bass)所言,自古以來,那些被稱為偉大的領袖,都表現了轉化型領導的特質。1 以伯恩(James MacGregor Burns)的理論為基礎,貝斯認為,轉化型領袖能激勵並提昇跟隨者, 超越對自己利益的追求,全身全心投入機構、社群或國家的使命和目的,就是甘願為更高的理想而放下一己之私。貝斯還指出,轉化型領導,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領導表現,他 /她可以很獨裁,也可以很民主,重點是他/她與跟隨者的關係。2 從這角度看,轉化型領導,是一種與跟隨者關係緊扣互動的領導特質,影響力並不是單單來自這領袖所在的崗位或權力,而是跟隨者對他/她的崇拜,甘願順服在他/她帶領之下。領袖本身的個人魅力,以及他/她如何對待跟隨者,直接影響了他/她的領導成效。轉化型領導由個人出發,為機構、社群,甚至國家帶來改變。因此,如何建立轉化型領導的文化,以及如何培育跟隨者,是轉化型領導的其中兩個重要議題。由於轉化型領導是由以領袖為中心(leader centric),而轉向以提昇跟隨者為目標的帶領模式,領袖需要明白,為何跟隨者的投入、參與,是領導過程成敗的關鍵。


沒有跟隨者願意跟隨,這便不是有效能的領導;同時,跟隨者若能並非只懂跟隨指令辦事,而是得到領袖的信任與放權,便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發揮所長,完成任務。單靠領袖個人的能力、條件,並不能有效地面對複雜多變的世局, 因此,轉化型領導的培訓,是一個集賦權、團隊建立、提昇自我管理及領導能力的過程。3 高效能的領袖,不等如就是好領袖,不過,貝斯等人的研究,其實也離不開以領袖為中心的領導學思維。領袖的個人魅力,是動員跟隨者,達成個人及機構目的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不過,若這領袖能成功激勵及動員跟隨者,跟隨者甘願把個人的選擇權及監察權放下, 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來支持這位魅力領袖,他/ 她無疑是個有高效能的領袖,但卻不一定是道德定義上的好 領袖,更不一定是乎合聖經標準的好領袖。4 歷史上能動員跟隨者支持他的獨裁者比比皆是,如何能成為對人性的不信任,是西方民主傳統所強調的。


基督教所強調的轉化,是在 神國的倫理規範下發生的。由人的得救開始,生命的主權就交在神手中。回應神的呼召,成為領袖,需要由內而外更新,即是由靈命到價值觀的改變,繼而外在行為的更新。因 著這種更新,又由個人見證,進而帶有使命感,服侍社群, 甚至爭取乎合聖經標準的社會公義,城市更新轉化,便是結果。


基督教的轉化型領導 


聖經沒有直接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好領袖,更沒有所謂轉化型領導,只是,神給人的使命,確有改變世界的方向。約瑟因為神的同在,當他在波提乏家中作奴隸時,賜福給波提乏一家(創39:2-5)。而埃及地也因著神與約瑟同在,而管理得井井有條,避過旱災的威脅。(創41)。其他人物如尼 希米和但以理等,雖然身在異邦,但列國的王,也因為信靠耶和華的人所行的,稱頌耶和華。到了新約,保羅對基督徒的要求,是以「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的態度來生活,好在地上活出天國子民的身份,為社會帶來改變。而這改變,是由內而外的改變。一個在基督裡被神愛更新改變的 人,要以嶄新角度來面對世界(林後5:16-17)。


個人靈魂得救是起點,但並不是終點。彼得還補充了,作為基督徒,信心是起點,然後加上德行、知識,直至愛弟兄和愛眾人的心(彼後1:57)。這是由內而外,由個人價值觀到行為的改變,把天國價值倫理帶入世界,改變世界的方向。 基督徒不止活在教會的牆內,還在家庭、職場、社區、城 市,甚至國家中活出基督。這種改變,是由內而外的個人方向發展,與轉化型領導的向度,不謀而合。 


按門徒訓練理論大師高爾文(Robert E.Coleman)分析,主耶穌就是典型的轉化型領袖。高爾文沒有直接引述貝斯等人的著 作,他是從耶穌建立門徒的目的,來看耶穌的領導模式。高爾文認為,個人生命的轉化,必然影響社群,因為這愛,並 不停留於人的內心,而是不斷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基督的福音,就是讓祂的愛向世人說話,除了用口傳講天國的信 息,還透過僕人的服侍,身體力行去愛及醫治有需要的人。 耶穌並沒有選擇群眾運動的方式,卻是著重個人生命的更 新。祂邀請門徒參與祂的事工,並藉生命影響生命的師徒關係,培育門徒,成為帶來社會改變的領袖。門徒靠著自己學識與能力所產生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唯有透過聖靈的大能, 才能真正為世界帶來持久的改變。好領袖帶來建設性的改 變,這就是轉化。轉化型領導的理論,若沒有基督教的宗教及倫理觀,並不保證能帶來正面的改變,因此,基督教的轉 化型領導,更能回應今日時代的需要。基督教的領袖觀,以建立門徒為基礎,期望裝備更多已有穏固信仰根基、國度視 野的信徒/教牧領袖,成為轉化型領袖,為這城市帶來合神心意的改變。



(原載於伯特利柏祺城巿轉化中心《 城市心》 6期 2015年1月,承蒙作者同意,於此轉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Bernard M. Bass,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p.24. 

2. Bernard M. Bernard, "Does the Transactional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aradigm Transcend Organizational and National Boundari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2, no. 2 (1997): 130-139. 

3. Bernard M. Bass and Ronald E. Riggi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6), pp.196-206. 

4. 關於轉化型領袖帶來的道德危機,詳參Dennis Tourish, The Dark Sid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Critical Perspective(New York: Routledge, 2013).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