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rof Natalie Chan

將感動化為行動 - 欣賞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

已更新:4月23日

作者: 陳敏斯教授



最近,有機會跟大約40位教牧,在一個工作坊中,一起探討教會的社區參與。我當場做了調查,發現大部份參加者的教會,對社區服務都很有心志,由上到下都頗支持,可是最大的阻力卻來自人手和資源不足,及現存架構難以配合。


教會需要改革


現在當教牧絕不容易。雨傘運動後,教會浮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年青人的離開、教導離地、跟社會脫節等。社交媒體上,已有不少批評,對教會改革也訴求甚殷。我相信,不少牧者都有改革、轉化的心志,但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落實。雖然坊間有不少建議,教牧或領導層也可能有一些異象、理想和方向,但如何平衡不同的意見,卸下眾多傳統和架構的包袱,一同邁進新的方向呢?負面情緒和絕望感,是改革要面對的,其中一個最大的阻撓,這令大部份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問題和困境上,以致看不到出路。


欣賞式探詢 (Appreciative Inquiry簡稱AI)


AI採取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進路,它是以強項為本(Strengthbased) 的共創方式,由個人和集體強項及成功經驗出發,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信任,激發創新精神,共同建構獨有的願景、目標和合作模式。在八十年代中期,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的高沛達 (DavidCooperrider) 開始研發AI,其卓越及持續的果效,得到認同,並陸續受到教會及信徒羣體的重視和採用。AI 研究人類組織系統(human systems) 處於最佳運行狀態時,是什麼在賦予生命(give life)。並相信優勢,成功,價值觀,希望和夢想的問題和對話是變革性的 (transformational),而最好的人類組織和變革,是以肯定和欣賞為基礎的關係性(relational) 探詢過程。這過程帶領團隊發掘並專注於組織的核心優勢,利用這些優勢,重塑未來,啟動和貫徹策略性的變革。


問題一籮籮,不需要解決嗎?


AI並不否認或忽視問題、衝突或壓力,只是不會用它們作為分析或行動的基礎,因為要改變環境,關係,組織或社羣,專注於優勢會更有效。無疑負面經驗或情緒,是生命的一部份,AI只是轉個角度、將它重述(Reframe) ,例如面對年青人流失,教會的注意力不應停留在如何防止流失,而是探詢對年青人有吸引力的環境。我們太習慣於指出組織的問題和弱點,並以此作為改革的起點和基礎,目的是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糾正和改善弱點。只着重不足(deficitbased) 的變革模式,時日一久,便會消減眾人的精力,動力和善意–這些改革組織的要素。譬如一個天生瞎眼的人,他可將全副精力花在醫治他的眼睛上(解決問題),也可選擇探詢如何活出豐盛人生,從而專注發揮自己的才幹,包括因瞎眼而培養出更敏銳的聽覺和觸覺,說不定他的人生比一般視力正常的人更精彩,雖然他瞎眼的問題始終並未解決。


AI是怎樣運作的?


由於組織是朝著他們學習的方向前進的,AI將注意力集中在組織最強的潛質上– 正向核心(Positive Core),它是組織在最佳狀態時的本質、各方面的集體智慧: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優勢,能力,資源,潛力和資產。AI的4-D循環釋放正向核心的能量,促進轉化和可持續的成功。




以感恩作基礎的神學反思


美國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教授賓信(Mark Lau Branson) 指出AI的基礎是感恩 (gratitude) ,與聖經的教導不謀而合。路雲神父提出感恩不只是情感的回應,也是操練和選擇。保羅書信都以感恩和祈禱開始,不只是客套話,而是十分具體和針對教會現況的。雖然每個教會有林林總總的問題,但他總以正面的敘述開始,先將他們與自己和基督連繫,才指出需要認罪和悔改的地方,最後總是以對他們、對上帝充滿信心作結。我們的教會也需要多作這樣的神學反思。AI透過重述這些美妙的往事,幫助我們建立關係,締造對話和想像的空間,加上對經文的默想和靈閱(Lectio Divina),令我們更能察覺上帝的臨在和作為,重現盼望。


個案研究


有百多年歷史的美國馬里蘭州新約聯合循道教會(NCUMC),會友大部份是老人家,在2001年經歷重組和合併,之後五年都出現財赤,再繼續下去,將會關門大吉。哥柏(Gobrecht)牧師在2006年上任,察覺到教會有喜好講故事的文化,他決定用A I探詢教會的未來。在探詢和對話過程中,一些過往美好或充滿生命的故事跟夢想結連,改變了整個教會的氛圍,生命力得到釋放,並一同發展了幾個啟發性的建議(provocative proposal)。頹勢開始扭轉,人數上升,財赤也得到大大改善。現在,每年受浸人數比合併後五年的總和更多,年青人事工由3人增至50人,會友投身教會事工的百分比由30%增至90%,最重要的是教會有更多的笑聲、歌聲,對聖靈更敏感,上帝的心意更越發顯明。


總結


由於AI背後的精神跟聖經的教導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着重關係、對話、故事、圖像、想像跟生命力的結連,得到不少教會和信徒群體的採用。美國福樂神學院在這方面有課程和研究,英國不同的主流教會也合作出版了欣賞教會(Appreciating Church) 一書,為教會推行AI提供資源及培訓。香港也有信徒群體採用,例如宣明會。本中心正在推動AI在這方面的發展,祈盼在上帝的恩典下,見證更多教會及機構的更新和轉化。



(本文早前已在《時代論壇》中刊登,稍作修改後輯錄於城巿心。)



(原載於伯特利柏祺城巿轉化中心《 城市心》 16期 2018年12月,承蒙作者同意,於此轉載)


References

  1. Branson, Mark Lau. Memories, Hopes and Conversations -Appreciative Inquiry, Missional Engagement andCongregational Change, 2 Ed. London, Rowman &Littlefield, 2016.

  2. Cooperrider, David L & Whitney, Diana. Appreciative Inquiry-A Positive Revolution in Change. Oakland: Berrett-KoehlerPublishers, 2005.

  3. Slack, Tim & Thomas, Fiona. Appreciating Church – Apractical Appreciative Inquiry resource for churchcommunities. Liverpool: Wordscapes Ltd., 2017.

  4. Whitney, Diana & Trosten-Bloom Amanda. The Power ofAppreciative Inquiry - A Practical Guide to Positive Change,2 Ed., Revised & Expanded. Oakland: Berrett-KoehlerPublishers, 2010.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