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Prof Natalie Chan

城市轉化 - 妄想?理想?夢想?

已更新:4月23日

作者:陳敏斯


近年來「轉化」已成為很多機構、事工、甚至教會的「口頭禪」,在亞瑪遜網站就可找到十六多萬本以此為題的書籍,關於「城市轉化」的也超過一萬多本。究竟聖經是怎樣看「城市」和「轉化」呢?雖然聖經的開端是一個花園 (伊甸園),可是人類始祖犯罪,使我們失去樂園。而在聖經的結尾,我們看見上帝的救恩不是領人重歸伊甸園,而是承受新耶路撒冷。按聖經的啓示,天堂不是具田園風味的鄉村,而是有上帝居在其中的城市。聖經中共有1,250個關於「城市」的字義,而這條指向城市的線索 (motif) 貫穿在整體的內容中。今天的世界邁向城市化,正配合着聖經的藍圖。由此可見,我們所領受到的福音不可能沒有城市的原素,亦即是說,上帝在基督裏所成就的救恩,不單為個人生命帶來更新變化,還包括了一個理想城市的降臨,上帝的王權要運行在城市的生活和系統中。1 


申命記不但清晰地描述上帝在政治、經濟及宗教體系的設計,也詳述先知及各人各位如何運作,林西肯 (Linthicum) 認為最適切又全面去形容這個設計的字眼是希伯來文的shalom (שלום) 。此字常被譯為「平安」,但其含義實在非常豐富,包含各種理想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模式,滲透着整全、福祉及和諧的原素。一個比較全面的演譯包括身體健康 (詩 38:3) ,安全及力量 (士6:23, 但 10:19) , 長壽 (創15:15) , 繁榮和豐足 (伯 5 18-26, 詩37:11) , 使命達成 (撒上 1:17) , 打勝仗 (士 8:4-9)。2 林西肯又提到轉化 (Transform) 就是將城市轉移 (trans) 到一個新的現實 (form),以反映出與日俱增的平安 (Shalom),上帝的心意、設計和國度。轉化涉及不同的層面,在個人方面包括悔改和更新 ,與上帝復和 (羅 9,10),在社會層面,是不同種族、性別、階級和角色的復和 (弗 2-6),在普世和宇宙的層面是人類與環境復和 (羅 8)。


紐約市的轉化故事


馬克.比亞博士 (Dr. Mac Pier) 在 「破壞性的福音」(A Disruptive Gospel) 一書中描述他所目睹在過去三十年來紐約市的轉化經驗。當他在1984年初來步到,只可用三個形容詞來描述當時的紐約:暴力、破產、無教會 (Violent, Bankrupt, Unchurched) 。他實在感到非常絶望和無助,唯有向上帝徹日的呼求,在各方面尋求同路人和領袖,一起為這個城市求平安,組織了不同的祈禱會和敬拜,他們體會到不單要合一,還要配合着知情的禱告運動 (informed prayer movement)。奇妙的事情開始發生, 自1994 年,犯罪率從高峰大幅下降,到現時為止,兇殺案跌了86%,而基督徒卻增長了五倍。他認為福音傳遍城市的速度與禱告中所表達的團結深度是成正比的。還有,當上帝準備成就大事時,他總會興起一位領袖...


相信很多人都會同意其中一位這樣的領袖就是上述提到創辦救世主長老會 (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 的凱勒牧師(Tim Keller),他於 1989年舉家移居到紐約市植堂。當時的紐約可謂是教會的墓地,少於百分之一的人上教會,很多植堂的工作都不成功。但長老會在短短五年,人數已增至 1,500,2000年人數增至2,800。雖然困難重重: 包括9/11,經濟危機和凱勒的甲狀腺癌,教會仍繼續增長。現在教會人數超過5,000,並在三個地點聚會,由一個教會過渡到不同堂會,並發展全面的城市事工,影響着整個城市、國家及世界各地 。


凱撒形容長老會是一間不為自己的教會 (A church not for ourselves),並特別歡迎懷疑者 (skeptics are welcome),他建立教會時的着眼點是整個城市。當被問及其「成功」的因素,凱勒認為其一是祈禱 - 美國長老會動員了500多個堂會每天為其植堂禱告;其二是對聖經及曼哈頓文化有着仔細闡釋、並充滿恩典的信息。究竟救世主長老會在有曼克頓的經驗對其他在不同城市的教會又有何啟發呢?被問及凱勒會否就這個成功個案著書立說,他斷言拒絕,認為每一個城市都有很獨特的文化,很多論述教會增長的書籍,都比較着重教義基礎或事工模式,但他覺得更重要的反而是連接兩者的神學視野 (Theological Vision) 。它是一種對福音忠實的重述,以致在某種特定的文化及時空中,對生命、事工和使命產生著巨大的影響。3


上帝對城市有特殊的旨意


凱勒 (Tim Keller) 指出,聖經告訴我們,城市是上帝設計的,祂對城市有特殊的旨意。 首先,城市要成為避難所與安全島。密集的人口和堅實的城牆可以為人們提供保護,所以,城市最適合婦女、兒童、少數民族、移民、以及社會其他弱勢人群居住。第二,城市也是實現社會公義的地方。在城外,人們只顧得上自己,解決衝突可能靠武力。但城裡有司法制度。第三,城市是發展文化的地方。城市市場上,人們進行多種多樣的商業、社會、政治和文化聯繫。這些人和人之間的互動形成新的文化產品和文化運動,進而影響城市周邊地區。第四,上帝創造城市是為了讓人在這裡尋求信仰。城市的高塔,不論是城堡還是尖塔、是大教堂還是摩天大樓,都在講述這個城市的信仰,是人們尋找的人生目標與意義的所在。4 但罪已經使城市破碎,嚴重扭曲上帝最初的旨意。


如何恢復城市原本的目的


凱勒提出要恢復城市原本的目的,首先我們要服事和關愛需要幫助和保護的弱者。盡力服事和滿足他們的需要,不管他們是什麼種族什麼階層。而不是利用他們滿足自己的需要。第二,我們要「行公義」我們要把上帝的愛、和平、公義帶給一個破裂的世界。第三,我們要創造和培養一種文化,去努力創新、改善關係、實現卓越,如何在工作中活出我們的信仰 。第四,我們要鼓勵別人進行靈性追求,同時堅持只有基督才能滿足人的靈性追求。5


所以,當凱勒被長老會派到紐約曼克頓植堂時,他的着眼點不是建立一間大教堂 (mega church) ,而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他教會以福音為中心、這四個向度為基礎提供全面的事工,將人跟上帝、其他人、城市及文化接連 (Connect) 見圖一。6


圖一: 中心教會 - 全面的事工 


以上每一方面都息息相關、缺一不可,福音的影響是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和生活的每一部份。現在紐約市返教會的人數已超過5%,他們剛啟動一個十年的願景,祈求屆時這個數字會超過15%。雖然香港的主流是福音派 (Evangelical) 教會,林林種種的佈道形式和聚會彼彼皆是,但自八十年代末期至今,聚會人數的比率卻相對上沒有太大的變動。可能我們欠缺的就是對城市的視野、神學反省和全面事工的概念。


面對城市的神學反省


柏褀博士常言: 「若你不認識和愛你的城市,就別談服侍或轉化它。」城市轉化的第一步就是切實的去認識你的城市和將之概念化 (conceptualize) 。巴曾神父 (Father Beltran) 提出三大方向,首先是客觀外在的 (Urbs) 如人口及其年齡、收入等分佈,地勢、基建、住屋及交通等。其次是行為 (Civitas) ,這個城市的歷史和聲譽,各行各業及羣體的互動。最後是靈性 (Anima) ,其居民的信仰,共同的信念和前設。7


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以四個支柱:聖經、傳統、思考和經驗,建構自己的神學。他是個偉人,然而十八世紀的視野還適切於今天的神學嗎?柏祺採用衛氏的神學模式一段時間後,就總結出自己的神學反省來,同樣有四個支柱:聖經、傳統 (教會歷史)、城市處境及教會,並以經驗來整合 (見圖二)。8


圖二:柏祺博士的神學反省圖


衛氏視經驗為一個獨立單元,而柏祺看經驗為一些滲透在這四個支柱的根基中的共同資料。他感覺到自己的模式需要包括處境,以突顯神有計劃地把他放在社區的處境中,而這種處境是不容忽視的。


結語


城市轉化的模式及途徑五花八門,也沒有兩個城市是一樣的。對城市有負擔的牧者及信徒,大可携手同心研究你的城市,瞭解不同的模式及成功個案,從而學習和作神學反省,在聖靈的引導下,塑造你所屬群體的神學視野,你的城市就是你的實驗室。但轉化城市最大的動力乃是愛,從上帝而來無私無盡的愛,我們有沒有主耶穌為耶路撒冷哀哭的那份愛?我祈求上帝讓我們感受到祂對城市的愛,也為我們千瘡百孔的城市求平安,深信上帝能拯救如所多瑪一樣的城市,少數義人帶來的正面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下一個轉化的故事,在上帝的恩典下,可能就是由你來編寫的呢!



(原載於伯特利柏祺城巿轉化中心「當城市遇上神學:12個城市轉化的故事」一書中,承蒙作者同意,於此轉載)

---------------------------------------------------------------------------------------------------------------------------

  1. 柏褀著,鄧達強譯:「城市人,城市心 – 同建合上帝心意的城市」(香港: 宣道出版社 2001 年) 譯序 xix頁

  2. Robert Linthicum,  Transforming Power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3), pp. 36-7

  3. Tim Keller, Center Church: Doing Balanced, Gospel Centered Ministry in Your City (Zondervan, 2012) P.8

  4. 提摩太.凱勒之「人生中的福音」第一課講章

  5. 同上

  6. Tim Keller, Center Church: Doing Balanced, Gospel Centered Ministry in Your City (Zondervan, 2012) P.240  

  7. Randy White, Encounter God in the City: Onramps to Personal and 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6)

  8. 柏褀著,鄧達強譯:「城市人,城市心 – 同建合上帝心意的城市」(香港: 宣道出版社 2001 年) 譯240頁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