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r Stephen Cheng

凝塑靈命‧形是為你

已更新:4月23日

鄭佑中牧師

觀潮浸信會堂主任


2020年初,新冠疫情如海嘯般忽然湧至,在這百年難得一遇的處境,逼使慣於計劃安排的教會,作出調適應變。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加上疫情的衝擊,信徒實在需要歸回安息之境,讓心靈聆聽上主的呼聲。當大家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顯得不知所措之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歸回得力的源頭,禱告等候神的帶領。

 

回歸得力之源:「禱告良辰40日」



2020年2月,同工們發起「禱告良辰40日」靈修禱告運動,透過每日禱告短片及靈修信息,導引信徒的焦點,回歸平靜風浪的主。4月份開始,教會配合過去三年推動的「成聖追經」讀經運動,定期推出「追經直擊」短片,將不同的聖經主題,深入淺出地作系列教導。豈料,疫情反覆不定,教會聚會於重啟與停擺之間徘徊,讓同工們不得不在「新常態」下,作出深切的反思與嘗試。


這些日子,同工們積極思考,如何重建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讓大家在艱難環境的挑戰中逆流而上,成為基督的時代見證。從過去侍奉經驗中,同工們體會到,屬靈生命的成長,不能單靠事工和節目。從聖經的教導和例子裏,我們學習到「屬靈」生命的復興,必須從生活層面推動,這正是耶穌與門徒共處三年,生命影響生命的旅程。誠如耶穌升天前,給予門徒的大使命,吩咐門徒要「去」,使萬民作學效耶穌的「門徒」。所以,我們定意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刻,帶領人到神面前,認識祂和愛祂,明白及遵守祂的命令,與神建立深入而親密的門徒關係,活出神所賜的豐盛生命。


 

「靈命塑造之旅」啟航



為此,教會開始構思「靈命塑造之旅」,讓一班願意委身生命成長的信徒,跳出以往侍奉崗位的框架,不再是從職責的角度,而是以主耶穌的愛和恩典建立屬靈生命,經歷神在各人身上的作為和心意。我們清楚知道這不是「又一個」 教會活動或節目,而是共同經歷的成長旅程。

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清楚看到,教會不能再停留在以往的牧養模式,不能單靠傳統的聚會進行牧養,而是需要興起更多屬靈人,願意接受裝備,用生命和愛,更深入地辨識主在個人生命的召命。

在「靈命塑造之旅」中,我們有四個清晰的目標:

1) 認識神,與神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2) 認識靈命成長的方法 

3) 建立穩定及持續的個人屬靈操練生活 

4) 建立屬靈分享小組,找到屬靈伙伴 

 

由於疫情期間,常因限聚的收緊,令實體聚會無所適從,於是,教會便採取hybird形式,以線上線下作互動進行。意即按著個人的處境情況,作現場或線上的學習及開組守望。整體而言,我們以四種形式推動:


一) 主題學習

二) 小組守望

三) 個人操練

四) 平台分享

 


 「靈命塑造之旅」是透過「知情意行」四個向度而建構的。首先,透個不同講員的專題講論,讓信徒能在知識層面上得著造就。在每次主題學習後,我們會緊接著進行小組分享,讓參加者能夠從組員的掙扎與成長中,得著情感的鼓勵與同行支持。另一方面,我們深信「靈命塑造」也是個人需要歷練的一條道路,所以我們要求參加者,以《傾聽聖言──與神同在的靈閱操練》作為靈修讀物,讓大家在意志上得到堅實的操練。最後,我們期望參加者的靈命成長,不單是build in靈內自建,更需要build out,活出基督的見證。一方面,我們鼓勵參加者,把個人的經歷與心得在教會預設的社交平台上分享,以建立教會的屬靈氛圍。另一方面,鼓勵大家以行動積極回應,在家庭、社區、校園等不同層面中作主見證。在此期間,教會也積極推動社關行動,開展平台,讓弟兄姊妹作行動實踐。

 

「shape侍奉人生之旅」



2021年4月,我們開展第二階段旅程—「shape侍奉人生之旅」,讓弟兄姊妹認識自己的恩賜特質,並作好為主所用的預備。這一次,弟兄姊妹的熱忱比前更高,不單踴躍參與,更於6月舉行的「形是為你」事工巡禮中積極回應。這次事工巡禮是教會使命及事工的簡介會,透過不同肢體親身見證,讓不少在疫情期間加入教會線上崇拜的朋友作線下的會面與體驗。 是次事工巡禮的迴響,令人喜出望外,有超過200位肢體參與,接近一半的參加者,願意委身於教會不同的事工發展。


靈性成長的奧妙

《Move: What 1,000 Churches Reveal about Spiritual Growth》一書提出,靈性不常是線性及在可預知的計劃中成長,而是於靈性信念與態度、個人靈性操練、教會活動組織及信徒靈性生活的互動中,有著微妙的關係。誠然,我們看見信徒在過去的社會運動及疫情中,其靈性信念大受衝擊,像是經歷一種集體抑鬱的狀態,對神以至教會帶領的信心動搖。但疫情衝擊所產生的教會新常態,卻製造了一個非常的空間,讓信徒反思何為教會?屬靈生命如何在沒有事奉崗位及恆常出席等傳統指標下,被重新定義。《Move》一書中,最後提出四個實踐進程以建立基督為中心的信心群體。首先,是要讓信徒看見需要,而作出改變的行動。第二,是要讓信徒的根基,建立於堅實的聖經教導中。第三、是要讓信徒擁抱異象,看見自己的位份,從而落力委身。第四、就是要跳出教會的四面圍牆,成為具視野,且能牧養社區的信心群體。回首細看,教會走的路向,與書中提出的論點不謀而合。事實上,這不是同工領袖精心計劃而成,而是每一次都是一步一腳印地踏出安舒區,作出嘗試,並聆聽弟兄姊妹的回應,以信心踏上神命定的道路。

 

站於生命前線的同行

最後,深深感受到牧者處身此時代的角色,實在是一個聆聽者與同行者。我們發現,教會對福音、對靈命等命題的詮釋,與現今的年青人頗有落差。另一方面,教會在有限的人手資源下,應對不成比例的牧養群體,好容易傾向以活動組織「處理」靈命。事實上,靈命成長是恩典,也是一種渴想與主親近的回應。


牧羊人必須站在羊群面前,聆聽其發出的呼聲,承擔羊群生命的張力,洞察外在與內在環境的危機,並如父母般的陪伴,將生命帶到上帝面前;然後,又引領群羊進到一個信心群體中 (Faith Community) ,讓個人也能在此群體中得力成長。福音的話語餵養群體,而群體的見證又宣講並體現福音話語。人往往先被福音的群體吸引,然後才留意福音的信息。 風雲變色之際,正是神在天上地下顯出奇事之時,這是我們的認信,神要在今日的香港教會中,造出我們沒法想象卻是神所命定的新事。期待,神在每個時代的塑造!


(原載於伯特利柏祺城巿轉化中心《 城市心》 25期 2021年12月,承蒙作者同意,於此轉載)

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